来源: 阅读:194344 时间:2024-09-19 11:08:39
甲辰中秋日,明净的月亮在薄云的簇拥下缓缓的从地平线上升起。
我临海独坐,举头凝望明月。
虎滩码头有游客穿梭,鱗次节比的渔船,桅杆上闪烁的小红灯恰与海面上的月光,交相辉映,眼前的景色,令我心潮起伏。喝一口啤酒,啄几粒花生。思绪远扬。
太白有:“花间一壶酒,独酌无相亲,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”。…这是一种意境,有惬意、有孤独、有感概……
我此时心有相近,意有相随,感有所触。
今人不见古时月,今月曾经照古人,古人今人若流水,共看明月皆如此,唯愿当歌对酒时,月光长照金樽里”。
这位天真磊落的诗人端起酒杯,劈头就问:“青天有月来几时?为什么人攀明月不可得,月行却与人相随”?
这些发问是天真的自然流露,且是中秋明月勾起了诗人独有的孤单与凄美。
这些诗句在我心灵里流淌,有几分酒的陶醉与诗人的共情。
海浪拍打礁石声如我呼吸的颤音,遥望山峦秋林与高耸楼阁,枫叶尽染红,真是美不胜收。
明月高悬,中秋韵味的美,明澈且自然。
当枝叶逐渐萧疏,秋林便显出它的透逸,那是一份不带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世俗喧嚣的孤傲,最动人的是秋林映着落日,灿然如醉,衬托着天边渐渐加深的暮色,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,随着暮色浸染。
欧阳修先生有诗曰:“把酒祝东风,且共从容,聚散苦匆匆,此恨无穷,今年花胜去年红,可惜明年花更好,知与谁同?”
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,是最纯净的风,“扫西风门径,黄叶凋零,白云消散”。
这些千古绝唱,实在是因为透澈。
秋天的美,美在一份闲适,“闲云野鹤”是秋的题目,只有今天明净的天宇间,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“闲”字,而野鹤的美恬淡的秋水,远如海面上的山峦,无法捉摸的那一份飘洒,当得起一个“逸”字,“闲与逸”,正是秋的本色。
秋天的美,美在一份淡泊,它将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淡的秋光之外。
所有人,均应具有这份秋之美,它的美来自内涵,它质朴磊落,不去刻意追求,永远与“一室秋灯,三尺书台”,一庭秋雨,更是一声雁为伴,甘当一位闲闲的,远远的,可望不可即的秋。
我就这样坐着想着,不时啜一口啤酒,啄几粒花生。
思绪飘远了。
往事如烟……
那难忘的激情燃烧的岁月。
那许许多多肝胆相照的故人。
那一份份珍贵的素洁的信任。
同时,还有被人构陷而不堪回首的阴暗……
……
暮色苍茫,我望见山峦万树丛中的松树,挺拔坚韧,郁郁葱葱。
不由想起《贞观政要》的《君臣对》那篇古文……
唐太宗问许敬宗曰:“朕观群臣之中,惟卿最贤,人有议卿非者,何哉?”
意思是说:“我看满朝的文武百官中,你是最贤能的一个,但还是有人不断地在我面前谈论你的过失,这是为什么呢?”许敬宗回答的很妙:“春雨如膏,农夫喜其润泽,行人恶其泥泞;秋月如镜,佳人喜其玩赏,盗贼恨其光辉,天地之大尤憾而况臣乎?”
这就是说,春雨贵如油,农夫因为它滋润了庄稼,而喜爱它,可行路的人却因为春雨使道路泥泞难行而嫌恶它;秋天的月亮像一轮明镜辉映四方,才子佳人欣喜地对月欣赏,吟诗作赋,但是盗贼却讨厌它,怕照出了他们丑恶的行径。无所不能的上天尚且不能令每个人满意,何况我一个普通人呢?
许敬宗接着又说:“臣无肥羊美酒以调和众口是非;且是非不可听,听之不可说。君听臣遭株,父听子遭戳,夫妻听之离,朋友听之绝,亲戚听之疏,乡邻听之别。”
这段话意思是:我没有好吃好喝的东西去堵塞人家的嘴,不让人家议论我。况且,是非之言本不可听信,听到之后,也不可传播。君王盲目听信臣子的,可能要遭受杀戮;父亲盲目听信儿子的,可能要遭受诛杀;夫妻听到谗言,可能会离弃;朋友听信谗言,可能会断交;亲人听到谗言,可能会疏远;乡邻听信谗言,可能会生分。
最后,许敬宗更深一层地点出了问题的实质:“人生七尺躯,谨防三寸舌;舌上有龙泉,杀人不见血。”
意思是说:那些惯于颠倒黑白、造谣中伤、诬陷好人、美化自己的花言巧语者,他们的三寸不烂之舌,就像杀人不见血的龙泉剑,不可不防啊!
唐太宗说:“你讲得很好,我会记住的!”
我不知道为什么想起这个1000多年前的故事。
许敬宗的坦荡如砥,我应以为鉴为悟。
做人,就应该大公无私如春雨,光明磊落如秋月,一个人若想取悦于所有人是不可能的,但只要凡事依正道而行,无愧于己心,别人说长道短,无须理会。
我又远眺,感悟这秋天之美,秋天的美,美在一份淡泊,它将一切的赞美宠爱和都视为自然,它经历过酷暑严寒都己忘却,而是等待着那生机勃勃的春天。
因为这所有的一切,都不会阻挡是那个智慧和情感成熟的季节的到来,所有传诵千古绝唱都显得苍白,因为我们在生活中学会了瞩望,在痛苦中学会了顽强,不是叹息,是丰硕的秋天。
起风了,夜幕下人群渐渐稀少,海面上依旧在商铺夜灯的照耀下波光粼粼,白日的海鸥鸟雀也进入了梦乡,偶尔有秋虫暗喧,此刻的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,伸伸双臂,沐浴着秋风明月,遥望这无际的海面,让明月带去我对所有正直,关心,帮助支持我的人们,深切的祝福——平安健康!
于海洋2024年9月17日深夜写作!
作者简介:于海洋,曾任厅级干部,后先后担任两家大型合资企业董事长,在国家、省市报刊发表散文30余篇。